作为中国最能打的民办大学——应该没有之一——西湖大学连招录博士生都能成为新闻热点仁信配资。
最近,西湖大学公布了 2024 年度博士生生源。537 名博士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帝国理工、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等,生源质量超过中科大和南大。
图片来源:西湖大学官网仁信配资
有人好奇,短短几年时间,西湖大学怎么变得如此之牛了?
招生牛,录取不拘一格
2024 年招录的博士生已是「西湖八期」了。
忆昔当年才开张,第一期只招来 19 人;到四年后的 2020 年,西湖大学博士生人数就达到 200 人,增速惊人。而这,还是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来选材。比如去年,计划招生 450 人,实际只招录 380 人。今年则创下新高,达到 537 名。
有人计算过,西湖大学的招生规模年平均增长率高达 51.85%——要是中国股市也有这么牛就好了。
数据的背后,是西湖大学人才选拔的不拘一格。
优秀的大学,对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必定抱有不懈追求,但在追求中,也万万不可贪功冒进,一定要有平和发展的耐心以及章法得当的策略。
博士招生必定要贯彻大学的办学理念。西湖大学的办学理念是「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招募的教职员工都是国内外顶尖的研究者,通过与知名高校的合作,学科范围一步一个脚印地增加。
从最初的生物学、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发展到今天,博士招生也仅有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工学五个方向。其中,很多学科也是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
图片来源:西湖大学官网
去年底,杭州市卫健委与西湖大学共建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今年即开始博士招生。
图片来源:西湖大学官网
具体招生方式上,西湖大学也有自己灵活多样的策略。在「申请-考核」制的框架下,除了传统的普招,还推出了直接攻博项目,前者则又根据学士和硕士不同起点,分设 5 年和 4 年不同学制。这种灵活的招生方式能吸引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博士阶段的深造,缩短学术路径,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灵活选择。
图片来源:西湖大学官网
在对学生的选拔过程中,西湖大学注重综合素质和学术潜力。
在资格预审和初审后,西湖大学会组织线下的综合考核,由不少于 5 人的专家面试团队判断考试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素质和潜力。
考生有 12 分钟时间以 ppt 方式介绍个人的学术背景和科研计划——ppt 必须用英文——然后是专家问答和英语口语考核,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和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
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大约为 25 分钟。
能顺利通过资格预审、初审、综合考核三关,才能拿到读博 offer。
凭借全球一流的学者和优中选优的生源,没准施一公超越清华的壮语豪言,会很快实现。
办学牛,发展与众不同
好产品的出圈离不开差异化定位,好大学的发展依仗的是不走寻常路。
回想 2015 年春,包括施一公在内的七位怀揣教育梦想的科学家,携手准备创建一所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包括「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时期),2018 年 10 月,西湖大学在杭州成立。
成立大会的到场嘉宾可谓众星云集,除近百位捐赠人外,还来了 5 名诺奖得主和 70 多名国内外大学校长及代表。
图片来源:西湖大学官网
面子上的成功有了,要想基业长青,里子上的功夫更得扎实,还要创新!
作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里程碑和标杆,西湖大学在过去的六年里开创了多个中国教育的先例。
首先,西湖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非凡的开创意义。大学的办学和招生不是从本科生开始,而是以博士生培养为起点,创造了从博士生再到本科生培养的先例。
2024 年的博士生已是第八期(包括名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时期),而本科生才仅有从 2022 年开始的三期。
图片来源:西湖大学官网
第二,西湖大学采用基金会办学模式,目前是国内第一份。其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资助、基金会捐赠以及竞争性科研经费,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模式为其他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片来源:西湖大学官网
第三,西湖大学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董事会是这种治理结构在国外比较常见,但在国内也算是前无古人的,体现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方向。
图片来源:西湖大学官网
第四,西湖大学的学术评价体系独树一帜。一蹴而就的创新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突破性的创新都是日积月累的量变产生的质变。
为了鼓励创新,西湖大学的学术评价体系不以论文的数量和引用率为主要评价指标,也不以论文所在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为主要评价指标,而是看从事的研究是否剑指相关领域的最前沿以及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一点有点像英国剑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前文提到过,与国内很多高校大而全的学科建设相比,西湖大学的定位坚持「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特点,注重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融合,努力实现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突破。
西湖大学不仅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为全球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切,都围绕人才
大学好不好,教授配置肯定是最关键的因素。
西湖大学刚成立时,博士生导师仅有68 名。到去年年中,这一数字增加到240 名。
增长速度虽然比不上博士生的招生,但也的确是飞速了。这些学术人才担任博士生导师或独立课题组负责人(PI),在各自领域进行着开拓乃至引领的研究,而且平均年龄仅有 41 岁。
其中的讲席教授都有长期担任世界一流大学讲席教授或正教授的履历,学术研究能力卓越,人才培养经验也很丰富。比如著名学者管坤良教授,早在 2000 年就已经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拿到教授,后又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教授,还担任过十年杰出教授,2023 年入职西湖大学,任分子细胞生物学讲席教授。
图片来源:西湖大学官网
这些来自全球的杰出研究者,为西湖大学带来领域最前沿的研究,以及国际化视野。
校方常年欢迎拥有全球各种学术背景的杰出学者、研究员和年轻科学家,并计划两年内将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包括讲座教授)的人数扩充到 300 名。敢于如此大手笔地招揽人才,不仅显示出西湖大学对人才的重视,也展现出校方雄厚的财力。
这是必然的。人才来了,设备和平台自然也要跟上——全都需要钱。
2022 年(最新),西湖教育基金会接受捐赠的到账金额为 9.72 亿元。这个成绩放在当年的高校经费排行榜中排名 292 位。
虽然总量不算多,但师均/生均非常高。这使得校方在科研投入和平台建设方面有了相当的底气。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充足的经费支持保障了优秀的科研团队能够心无旁骛地发挥创造力。
图片来源:西湖大学官网
一切围绕人才展开,科研成果也就水到渠成
去年,西湖大学共发表CNS 论文 6 篇,排名全国第 15 位,不仅力压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老牌 985 高校,而且是前 20 名中唯一的「双非」院校。此外,学校还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涵盖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多个层面。
有了成果,还得转化。转化出的成果能让研究者名利双收,是留住人才的重要举措。
西湖大学可能是国内唯一把成果转化直接放在官网进站主页的高校。学校建立了成果转化的「双螺旋」服务体系,以综合服务、产业赋能和金融投资三大服务平台为科技转化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周期的专业服务。
图片来源:西湖大学官网
西湖大学的建设围绕人才开展,人才是整个产学研链条的中心。
讲真的,学霸菌真不想把这篇推文写成西湖大学的广告帖,可无论怎么描述都避不开学校的优秀呢!也许,这就是一所好大学该有的样子吧。
参考资料:
1. 西湖大学官网信息汇总。
2.https://wsjkw.hangzhou.gov.cn/art/2023/11/7/art_1229008589_58936298.html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2501】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
【2502】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
【2503】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
【2504】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
【250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响因子(2025 年最新版)
恒正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