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一个小区发生惊魂一幕:32楼的外墙瓷砖突然脱落,把楼下的9辆车砸得面目全非。现场一片狼藉,看得人后背发凉,幸好没有人员伤亡。这样的事已不是第一次发生,各地媒体也多次报道过外墙墙面大片脱落的新闻。我们不禁要问:究竟如何避免头顶“飞来横祸”?
其实,外墙脱落,是很多建筑进入“中老年”后必然会出现的“衰老病”,但由于专业检测面临大金额支出,很多小区不敢轻易将检测提上日程。但从多次发生的事故来看,如何建立防患于未然的长效机制又显得非常迫切。
破解这个难题威力财,需要明确三点:
首先,是要转变观念,针对房子建立“定期体检”的意识。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对人和车都已建立年度“体检”理念,而建筑也是有生命的,小病不修,必成大患。定期的专业检测,不是乱花钱,而是必要的“投资”,可以让房产保值增值。
其次,无论是体检还是维保,都需要硬性的制度保障。对于建成超过15年、20年的房子,非常有必要进行外墙安全“体检”。这个检测不能只是用眼睛看,而是要请专业机构用仪器来查,就像做CT一样,精准找出空鼓、开裂的“病灶”,并形成档案,跟踪管理。
最后,也是最现实的一条:钱从哪里来?很多老旧小区面临维修资金不足的处境,并且大部分业主对动用维修资金持谨慎态度,但外墙面脱落事关公共安全,这就需要简化流程,让维修资金能快速、高效地用起来;二是要探索可持续的维修资金续筹模式,比如从物业费中留出一定比例补充维修资金,用平时的小投入,来覆盖未来可能发生的大支出;三是政府和市场可以适当引导,比如针对主动进行预防性维修的老旧小区,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贴,形成正向激励。
说到底,解决“头顶上的隐患”,不是一个技术难题,而是一个责任认定难题。最近有个2007年入住的小区已经通过楼栋表决完成了外墙检测维修,确实用掉了过半的维修资金。可见,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业主、业委会、物业、开发商和政府,形成清晰的权责认知,共同参与。
城市的安全感,不仅来自于高楼地标的安全,更在于我们每天走过楼下是否安心。所以,如何推动理念更新、制度落地威力财,避免惊魂一幕一再上演,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
恒正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